发布:随笔| 时间:| 围观:225| 吐槽

20多年前的夏天,新疆小城的夏天格外闷热,因为高考发挥的不是很理想,整个夏天我都有些郁闷。19岁的我,原本的目标是重点大学,在姐姐的怂恿下,一度徘徊在要不要复读的边缘。后来一方面考虑继续读书一年太枯燥,另一方面也想出去看看,因此在二本通知书下来后,我就痛快的去报道了。

1、立志

要说19岁之前我还是浑浑噩噩,19岁之后,因为高考失利受了打击,显然就成熟一些了,开始思考关于未来的问题。因为新疆的分数低,我的高考分数还不如本地专科同学。所以刚进校摸底考,我、一个青海,一个贵州的同学,我们属于末尾三名。一起来的新疆老乡情况也差不多,大部分都开始躺平摆烂了,我也一度有点灰心。好在学校还算一所不错的二本,部属院校,半军事化管理,学风扎实,有一天晚上,高等数学课,彭良译教授临下课的时候说了一段题外话,我听进去了,原话是这么说的:“嗯,我看到啊,一些新疆来的同学,觉得自己基础差,就自暴自弃了。我想说,基础差没关系,但是不能永远用这个做借口啊,要努力啊,就有机会啊”。不知道老乡同学听进去没有,但是那天晚上我是听进去了。不知道彭教授是否知道,那段话有一个新疆学生听进去了,并激励了自己四年。其实除了上课,我和彭教授没有单独聊过天,但是这么多年我一直很感激他,他专业精湛,是一个真正的好老师。

于是我开始思考,将来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。现在的我,有四年的时间,现在还是一张白纸,有大把的机会,那么我应该如何规划我的四年目标?思考是痛苦的,很多夜晚,我走在校园的路灯下,反复的踱步,忽而乐观,忽而灰心,反反复复,痛苦而挣扎。我突然想起来,我在小学一年级的第一天,也想过目标,就是我将来要上研究生。虽然年少,这么多年目标从未改变过,所以我要准备考研,换一个更好的专业和学校。

那段时间,我想出来几个分解目标:

1、用前两年时间,做到专业第一名;

2、用剩下两年时间,考一所重点大学的研究生。

人在年轻的时候,容易有豪情。所以,有了志向以后,精神面貌确实不一样了。我学的专业,有大量的力学,数学,这是我的强项;差的主要在外语。班上有37人,要达到这个目标,我每个学期需要进步10名左右才行。所以一方面我努力学好专业课,另一方面我给自己量身定做了英语强化计划。要学好英语,无非三大块:听力(15分),作文(15分),其他就是语法。我的计划是,听力和作文容易,我要弄成满分;语法做对一半,就能过四六级了。以后,我开始每天吃完晚饭,听半个小时的《走遍美国》,周末买了大量的英语CD来听;作文买了新概念英语第三册,背诵了十几篇范文;语法,就买了很多外语报纸来看,不管刮风下雨,一天都不错过。

一个学期过去,我果然进步了十名;如法炮制,第三个学期,我已经是前十名了。在第四个学期,虽然承担了学生会大量的工作,但是通过熬夜和周末时间加码,我考试成绩顺利名列专业第一名,特别是数学是满分,英语也顺利过了四级,分数远超及格线。我记得辅导员蒲勇老师,专门在一次学生会开会的时候,很高兴的说我承担了大量的学生会工作,学习也没拉下,我听了非常的高兴。

19~20岁,我找到了塑造自己的第一把钥匙:有目标+有计划+有执行力,这就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幸福,因为我超越了原来的自己。

2、准备

考研是一个系统工程。中学时代,对专业,行业前景什么的都不懂,对自己的爱好也不懂。所以考研是新的纠偏机会,第一件事就是要结合自己兴趣,寻找一个有前景的专业。第二件事,就是选一个奋力一跃能力可以够得着的学校。

关于专业,其实摇摆过的。我的专业是机械设计,按理说考本专业相对稳妥。但是实习的时候,看过工厂里面的设备,大量还是70,80年代的旧设备,整个行业其实处于夕阳产业。而我们的专业涉及到大量的计算机辅助,我也在学院看到过计算机设计工作站。加上业余也喜欢写点小程序,因此我打算转计算机专业。

但是一旦你把这个打算说出去,打击也纷纷来了。想转行考研,还是跨学校,本校的同学都觉得风险太大,很多人选择上本校的研究生。后来真正下定决心,是大三暑假我去北京玩儿。北京的环境是很不一样的,充满了奋斗精神。我住在北京医科大学宿舍,那些同学在整个夏天都在自习室学习,考研,出国,是主流目标,和四川这边学校很不一样。恰好,姐姐给我报了一个新东方英语班。英语没学到太多,但是全国各地的同学们聊的让我接受了很多上进的力量,大家聊未来,聊规划,聊行业。我姐姐同学弟弟也一起学英语,他就极力劝我考计算机,他说这个行业前景非常好,能支撑未来20年的职业生涯,他也计划考计算机研究生。另外,加上姐姐,和姐姐同学的不断鼓励和拔高,我终于确定就考这个了。

关于学校,姐姐建议是清华,我有些发怵,因为自身条件确实差距太大了。话说清华的计算机,好像很少收外校的,更别说二本的了。我想了一下,可能目标设定在四川大学比较合适,一方面在四川近,过去打听专业课方便;一方面高度合适,努力一下是有希望的。讨论了几天,姐姐同学也觉得考清华风险太大,支持我的选择,因此目标就定在了四川大学。

回到学校,时间已经不多了,而我发现计算机专业还有很多专业课我没学过,《微机原理》《操作系统》《数据结构》,这三门是要考的;数学是最难的数学一,跨校的专业课用什么教材我也不知道。因为等我把书差不多借齐了,都快到国庆节了。那个时候我又一次产生了动摇,但是我很快自我说服了自己:与其忧心忡忡,不如今天沉下心看几页书,事情只要做起来就有希望。于是几天之内我重新鉴定了目标。

整个10月到1月,我迸发出惊人的毅力,没有休息过一天,包括每一个晚上和周末。但是,最终分数下来很可惜,因为经验不足没有去目标学校花钱上专业课,有一门专业课没过线,其他全都过了。而后来几年接触到当年出题的老师,他说这个就是为了卡外校的偏门的出题,因为每年4~500人报考,只收不到60人,必须要刷下去一大批。因此那个春天,我郁闷了好几个月,又开始了重新思考:就业,还是继续考研。每天通过晨跑和夜跑,刷新自己的心情;每天在树下思考,思考自己的选择。我又一次迸发出勇气:我还年轻,值得多给自己一年时间为限,再拼搏一把。因此我选择不就业(那个年代这种选择还很少见),复考一次。

3、成功

毕业的那年秋天,我左手一箱书,右手一包面絮,来成都投奔我高中同学。高中同学住合租房,一群人招呼了一下,就开始打牌乌烟瘴气,我显得格格不入。

简单安顿下,我首先来到四川大学图书馆,打印历年试卷,和借阅专业书。其次,打听到了专业课的课堂,开始蹭课;最后,我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:上午数学,下午英语,晚上专业课,政治课最后一个月开始背题。

既然制定了计划,就雷厉风行。这次给自己了六个月的时间,终日无休。蹭课的时候,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,老师说:“你来蹭课,我也不赶走你。计算机本专业的同学要向人家学习啊,你看别人多认真”。没有自习室的时候,我就在川大四教外边树林的石头桌子上上自习。表妹恰好也在川大,那时候情绪出了些问题,晚上我先陪她上自习到九点,把她送回宿舍后,我再去另外一处深夜自习室上自习到24点关灯为止,然后去外边吃一点冒菜作为宵夜。

这次吸取了教训,主攻专业课。除了历年的专业考题反复研究,还交钱报名了专业课辅导。事实证明这个三天的辅导课果然有用,专业课辅导会给你指明大致方向,外校的必须要上这个课才行。

研学苦读的过程中,也遇到了两个好人,一个是郭家桥的黑龙江房东老两口,常夸我有出息,家里请客也让我上桌吃顿好饭;另一个就是海蓉小区卖冒菜的老板娘,看我风雨无阻每日24点去吃冒菜,在一个冬天专门走出来认真的对我说,小伙子你真的会很有出息的。那些都是片刻而记忆深刻的感动,不知道他们现在何方,是否安康。

坚持也有濒临崩溃的时刻。一次是因为淋雨加上休息不好,半夜尿血,紧急去医院输液;一个是临近靠前突然灰心丧气居然想放弃。好的是,我挺过来了。考试过程中还要感谢我高中同学李川,因为最后一天下午要考最后一门,而我太累了,中午居然睡过去了。天降神人,他突然回来叫醒我,说不是还有一门考试吗?我一路飞奔到了考场,终于才赶上了最后一门。如果他不叫醒我,我的人生可能会走上另外的轨迹。

然后,我就考上了。短板专业课已经补上,公共课本来就是强项,这两点我抓住了关键,解决了问题。理工男可能不懂风情,但是懂得规划和执行,我从而明白了,只要有执行力,目标就一定能实现。录取通知书下来的时候,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开心。我想,或许是经历了那个艰难的过程,让我收获了比起结果更宝贵的经历。

心心念的计算机专业,我来了…

<未完待续>

» «
TAG:
分享精彩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